有一副五言聯,嵌兩人姓名:“蘆中人語響,柳下惠風和。”蘆中人為人名,柳下惠也是人名,此聯也可把人名拆開來念,以“蘆中”對“柳下”,“人語響”對“惠風和。”上聯又作“李東陽氣吸”,亦佳。
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原名張英杰,演劇以短打武生為主,注重造型美,擅演武松戲如《打虎》、《快活林》、《十字坡》,以及《三岔口》、《一箭仇》等。有人撰題一聯送給他:“英名蓋世《三岔口》,杰作驚天《十字坡》。”聯首嵌他的名字“英杰”,聯中嵌“蓋天”字樣,還標出他主演的兩出好戲《三岔口》和《十字坡》。
清代褚人獲《堅瓠集》“李空洞對”條說:明代江西督學李夢陽(1473—1530),點名時發現有一位考生與他同姓同名,心中不悅,說:“爾安得同我名?”便出上聯要他對,上聯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很明顯是有點瞧不起他。不料這位考生很快對出下聯:“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李夢陽一聽,不但對仗工巧,意思也好,很欣賞他的才思敏捷,經過考試,錄取了他。
其實這是小說家言。清代王士榜《池北偶談》卷十一“對句”條說,這副對聯宋代就有了。《齊東野語》中這副對聯是:“司馬相如,藺相如,果相如否?長孫無忌,費無忌,能無忌乎?”是后人把它附會于李夢陽身上的。
抗日戰爭時期,鄧小平同志作了一副對聯:“列為無產者,寧不革命乎?”上下聯首嵌革命導師列寧的名字,幽默風趣而又意義深遠,簡單明了,卻抒寫了革命情懷,是一副很好的鶴頂格嵌名聯。
抗日戰爭期間,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四川成為首都所在都所在地。某報集地名為—上聯征對:“四川成都,重慶新政府;”有人集四人姓名為下聯對云:“介石居正,應欽盛世才。”按居正是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應欽為何應欽,國民黨高級將領;盛世才曾任“新疆省主席”。
據載,1948年,國民政府修改憲法,提名蔣中正與居正二人為第—屆總統候選人,后蔣獲選。當時上海的《鐵報》曾以此事為題征聯,出句是:“蔣中正居正”,應征入選的下聯是:“周恩來徐來”。按聯中人名“居正”兼作動名詞,“徐來”是抗戰前電影女明星。當時人民解放軍已渡河南下,果然“周恩來徐來”了,真是妙趣天成。
1946年4月8日,王若飛、秦邦憲(博古)、葉挺、鄧發等同志從重慶乘飛機赴延安,不幸因大霧彌漫,飛機撞在黑茶山上而犧牲。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撰挽聯云:“博濟群倫,挺身為民主,驚傳兇訊增悲痛;發揚正氣,飛揖載和平,豈意黑茶賦招魂。”聯中嵌博古、葉挺、鄧發、王若飛名之一字,而且詞義雙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