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方金(筆名屹然)一直從事山水畫創作。而真正引起對他注意則是在1998年。那一年他的一幅《巍巍太行》作品,在參加江蘇省首屆山水畫展拿了個金獎。而在這之前很少人知道他的畫是怎么一回事,他是靠自己的實力贏得評委的好評,也讓許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和屹然熟悉到相知、相交有20個年頭。他是一個不善言談、做事沉穩的人。和他外出常常是不顧自己去照顧別人,心地很寬容、寧和。善良用在他身上再適合不過了。
近兩年外出寫生,都有難忘的感受。但每次遠游,我都會想起前年和屹然去貴州的畫面,在黔東苗寨的合影,一起攀登黔山險道、一路尋美。一路放歌說笑,半個月的親近自然、始終伴隨著輕松和快樂。
屹然生長古城徐州,那是一片養育文化的沃土。千古而下,徐州因彭祖、漢劉邦、當代藝術大師李可染平添了豐厚的人文精神和歷史遺存。漢文化遺址、民間剪紙、鄉音民謠都深藏著勞動群眾的質樸和熱情。徐州不僅僅出皇帝還出詩人、畫家。環境的熏陶,使少有大志的屹然喜歡上了藝術,畫畫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閑時也愛看書。齊白石有方印章叫做“有眼應識真偽”大約是讀書、鑒賞、實踐使他習慣于生活、自然中尋找美。敏銳地感覺使他常常處在一種興奮狀態,每天堅持著畫畫。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四十歲之前沒有機會跨進藝術大門的他,卻在四十歲之后的10余年先后去了中央工藝美院及兩度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中國畫高研班學習深造。“眼界高時無物礙”,大量的藝術信息、加之名校名師的指點,他的眼界高了,手中的畫筆也能跟上了幾年下來,收獲與自信都是顯而易見的。
山水畫在古代被稱為“大宗”藝術。許多人在此藝道上苦苦尋覓,然而并不是所有投入大自然,領悟林泉高致的人,都能有回報。黃賓虹在他的畫語錄中談到山水畫的創作,認為畫家應該經歷四個過程,一是“登山臨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這里前三個過程都屬于師法外造化的過程。最后進入創作階段,還必須“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照搬寫生的稿本。我知道屹然喜歡外出寫生,每次回來總能畫出一批畫出來。有一年聽說他去四川寫生,碰到大雨、洪水爆發,險些喪命。他就是靠著對藝術的真誠和執著的精神,足跡幾乎踏遍了西部北部的名山大川。
前不久,他從北京帶回了一些他新近創作的山水畫讓我欣賞,這讓我非常吃驚。他以全新的繪畫語境表述著自己的感覺和審美意趣。對傳統的認識走向了深層次。諸如用筆用線的圓厚渾樸、重骨力并保持暢達流動,毫無障礙地表達情感和情緒。而他的作品最可貴之處是,正在向著個性化的語言作步履堅實的探索著。
屹然還創作了一批青綠山水畫。和他聊天、看他的畫,知道他想在創新上,尋找一個高度、既如何突破古人青綠山水的模式。在畫面處理上,看得出他注重色質與色象,筆與墨線之間關系的融合上下了功夫,并有意識變化畫面在調整著自己,使自己的作品有所提升。
屹然是一位有進取心的畫家,現在又生活在北京,可以判定對大自然的感受和領悟,對形象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對精神的認知和把握,以及對藝術務實求深的素質,注定會有一批高質量的作品問世。
朱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