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柳方金的美術世界,就是走進真正意義上的青山綠水間。而他的作品在著力于青綠山水創作的同時更加講究畫面的清純,更加講究畫面的柔和,因而更加講究畫面的寫意性,更加講究畫面的境界。
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柳方金:我現在研究的主要課題就是把現在水墨溶入傳統的青綠水這一塊,介于水墨和青綠之間,把墨和色互相凸顯,兩不相礙,就是以墨亮色,以色顯墨,就是做這一步。
創作中柳先生的突破之處就在于,他既用墨色又用青綠,把大青綠融入中國畫的墨色中,既彰顯了青綠山水固有特色,又延習傳統的筆墨精神。因為在他認為工筆青綠山水以染色為主的創作方法減少了中國畫的語言元素,這是不可取的,他要走一條傳統中的屬于自己的路。
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柳方金:青綠山水這一塊近幾年來很多人是望而生畏的東西,它難度比較大,顏色說句實話比墨還難處理,墨吧還好處理一些,顏色它要講究軟調、冷調的、還有相鄰調的,互相當中還有它們之間的互比調,顏色覆蓋力非常強,尤其是曠古的顏色,對水墨本身的蘊味又有非常強的遮蓋面。
柳先生立足于青綠的柔和,在色彩的柔和中讓人感受自然,感受綠色的山水。他還以強烈的寫意性創作工筆青綠山水,巧妙地把握了線條的運用,用恰到好處的具有寫意性的線條勾勒青綠山水作品,讓人感受到線條的變化美和力量美。平添作品的創作效果,似乎讓人感到那種亦工亦寫變幻莫測的青綠山水。柳先生在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上一幅《藏鄉風情》青綠山水畫獲銀獎。這萬件作品中唯一的山水畫獲銀獎證明了畫家已具有一定實力。然而,柳先生仍感自己不足,他要在書山墨海中修煉自己。
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柳方金:作為一個藝術家,就要有精品意識,而且又要凸顯自己的個性,能把傳統的和現在的相溶,筆墨當隨時代,說這個筆墨當隨時代就是色彩和墨相溶也要跟隨時代發展,所以我的主要課題就是要這方面下功夫,有點突破。